
项目施工现场 严健中 摄
9月26日,宁波舟山港三期集装箱码头配套停车场项目(以下简称“灰库项目”)核心组成部分—空箱堆场库主体结构完工,标志着国内首个数字化、立体化、智能化集卡停车场及堆场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
灰库项目位于北仑电厂灰库地块,占地面积约315亩,总投资约36亿元,是宁波舟山港国家物流枢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简称“两场”项目)四大板块中最先启动的项目,并被纳入了宁波市重大建设项目“十四五”规划和宁波市“1115”工程十大标志性工程。
与传统室外空箱堆场最高堆叠8层的模式相比,灰库项目中的空箱堆场库创新采用“9+9”双层堆叠工艺,每层可容纳9层集装箱,使得同等面积下的堆存能力实现质的飞跃。据测算,项目投用后可容纳集装箱近2.6万标准箱,堆叠能力较传统堆场提升2.7倍,并配套1100余个集卡停车位,将进一步缓解港区堆存压力与集卡周转拥堵问题。
这一突破性能力的背后,是工程设计与建造技术的重大挑战。立体空箱库建筑体量宏大,长221.25米、宽182.6米、高83.6米,对承重结构要求极高。
“要满足所有设计功能,在4万平方米的占地范围内,需支撑起重达6.2万吨的钢结构主体。”灰库工程总承包单位宁波建工项目经理向保卫说。
面对钢结构体量巨大、桁架节点复杂、安装精度要求极高等系列难题,建设团队创新采用了工厂化精密加工与现场模块化安装相结合的先进工艺,并依托施工前的数字化预演技术,提前识别并规避潜在风险,确保了工程质量和进度全程受控。
目前,灰库项目正处于一期、二期双线并进的攻坚阶段。“一期项目包括空箱堆场库、修洗箱库、重箱交接区等主体结构已全部完成,整体进度达85%。二期集卡库也已动工,正进行基础施工。”宁波汇海通国际物流枢纽发展有限公司工程项目部副经理郭元铎介绍,计划在今年年底完成一期项目中的空箱库外立面维护,在明年6月实现一期试运营,“二期工程则计划于今年底完成空箱库、集卡库及高架桥的基础部分,整体项目力争在2027年3月具备运营条件。”
据悉,在项目蓝图设计阶段,团队就前瞻性地融入了智慧物流理念,充分嵌入数字化、智能化元素,为标准化的智慧模块预留了接入条件,可无缝对接更高层级的智慧港口系统。项目建成后,将通过物联网、设备监控、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空箱堆场库内无人化、全自动化的高效作业,显著提升作业安全性与运营效率,为港口物流智能化升级提供示范样本。
灰库项目的推进,是宁波舟山港优化物流生态的重要一环。目前,除灰库项目外,“两场”项目布局下的其他关键地块——包括算山北地块、穿山港区华峙地块和梅山港区碑塔地块的集疏运基地项目均在同步加速推进。其中,华峙地块有望在年内完成竣工验收,力争年底满足试运行条件;算山北项目正根据土地出让进度,加快推动项目可研报批和前期准备工作。
据悉,这些项目的协同建设,将大幅提升港外集装箱堆场、集卡停车场的服务能力,有效释放城市生活空间,有力带动“两场”设施周边城区的建设发展。(记者 毛飞英 严健中 通讯员 王莹 吴延广 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