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巧丽 王层裕 通讯员 汪晴
本报讯 近日,区供电公司在裘村镇附近完成浙江省首批10套行波定位型一二次融合成套开关安装并正式投入运行,为构建更智能、更可靠、更高效的现代配电网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据悉,该设备由国网宁波供电公司与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联合研发,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双创孵化培育基金项目。其核心突破在于将配网线路故障定位精度从传统的“千米级”提升至“百米级”,并实现了对隐患放电电流100毫安级的精准监测,填补了省内相关技术空白。
行波定位型一二次融合成套开关同时实现了配电线路宽频感知、时空同步、隐患先知三大功能。该设备首创0.1赫兹—1兆赫兹超宽频电流互感器,可精准捕捉高频故障行波信号,配合自主研发的云边协同选频滤波算法,信号保真度提升90%;采用行波波头起始标定算法,结合同步时钟模块,定位效率较传统巡线方式提升80%;集成隐患放电监测功能,可识别线路中低至100毫安的异常放电电流,提前预警风险,提高故障主动处置率65%,缩短用户平均停电时间42%。
“‘精、快、准’是这套设备的最大优势。”现场参与安装的莼湖供电所员工王仕磊介绍,“以前线路故障,需人工携带仪器沿线路逐段排查,碰上复杂地形,几公里长的线路可能要查大半天。现在,依托设备强大的感知定位能力和后台智能控制系统,能在几分钟内精准锁定故障点并完成开关封合,极大缩短了用户停电时间。”
首批10套行波定位型一二次融合成套开关投运后,区供电公司创新应用“主站集中研判”与“就地智能研判”双模式,将定位结果实时上报配网主站。据测算,新模式可减少故障巡线人力需求70%,提升缺陷发现率50%,区域年停电时长压缩至5分钟以内,供电可靠性达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