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名田径专业出身的体育教师,却在一片与跑道毫不相关的领域——小蹦床项目中,默默扎根整整十年。十年间,她从零起步,由“门外汉”成长为业内认可的“专家”,带领一批又一批农村孩子屡次登上省级乃至全国冠军的领奖台,让澥浦中心学校这所百年农村小学,因蹦床而焕发出崭新的光彩。
2016年,澥浦中心学校成为区内首批引进小蹦床项目的试点学校。这项运动对师生而言,是完全陌生的“新物种”。没有经验可循,没有现成模式,许多老师望而却步。就在这个时候,陈丹老师站了出来,毅然接下了组建和训练蹦床队的重任。
起步异常艰难。选材如何开展?训练内容怎样设计?教学方法如何定?……无数个问题堆在眼前,让她一度打起退堂鼓。她甚至找到校领导坦言:“这个项目太难了,我可能做不了。”但学校信任她,鼓励她勇敢尝试。于是,陈丹老师选择迎难而上。
她四处搜集资料,反复观看视频,主动向专业蹦床教练请教,一点点摸索、一遍遍尝试。半个月后,学校第一支蹦床队终于成立——9个孩子,零基础,一位“新手”教练。孩子们兴奋地在蹦床上跳跃翻滚,他们并不知道,身边的老师正与他们一同“入学”,共赴一场未知而热爱的远征。
从此,每天两次集训,训练馆里总能看到陈丹老师与孩子们共同训练的身影。她不仅研究技术动作、编排操化、挑选配乐,更额外利用周末、晚上,甚至寒暑假的时间,为这些身体条件并不出众的农村孩子补课加训。没有城里孩子那样的训练基础,她就用更多的时间和耐心去弥补。就连怀孕生产的那天早上,她仍然站在训练馆,带着孩子们完成早训。
比赛,是检验训练成果最好的试金石。从无到有,从市赛、省赛到全国舞台,这支来自农村的小蹦床队一步步书写传奇。2018年,建队两年后,她们首次站上省级最高领奖台。荣誉没有让陈丹老师停下脚步,反而更坚定了她和孩子们的信心。此后,她们连续五年蝉联浙江省阳光体育快乐体操蹦床比赛有氧操与舞动操双料冠军;走向全国赛场,她们依然自信从容,连续三年荣获全国体教融合比赛特等奖,更两度摘得该奖项第一名。
十年之间,队员换了一批又一批,唯一不变的,是陈丹老师的坚守。她始终在那间不算宽敞的训练馆里,接着新一批零基础的孩子,重复着最基本的教学动作,延续着关于热爱与拼搏的故事。她说:“有时候也累,也想停。但一想到如果我放弃了,这些孩子也许就再也没有机会接触蹦床、享受体育的快乐——我就告诉自己,必须坚持下去。”
初心不改,源于热爱;十年坚守,不负孩子。陈丹老师用她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体育精神——不仅是训练与比赛,更是陪伴、信任与永不放弃的引领。她没有豪言壮语,只是日复一日地,把青春跳成一首关于热爱的诗,在一张小小的蹦床上,托起一个个孩子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