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主站 > 社会

沃野欢歌庆丰收 强农兴仑谱新章

时间:2025-09-22 10:45:43

blxqsk0922002_001_03_s.jpg

blxqsk0922002_001_01_s.jpg

blxqsk0922002_001_04_s.jpg

  翻滚的稻浪铺开“金黄底色”,缀满枝头的果实点亮“红色喜悦”,现代化农机在田间划出“银亮轨迹”,农民的笑容映出“温暖光彩”。

  秋日的北仑,是一幅用汗水与智慧共同绘就的丰收长卷。

  这幅画卷,由北仑全社会共同执笔——紧紧围绕“强城、兴村、融合、共富”工作主题,以“千万工程”为引领,在东海之滨合力铺展出一条具有北仑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如今,从稳粮保供到产业升级,从环境整治到农民共富,北仑的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实。生机勃勃的沃野之上,蓬勃活力不断迸发,美好未来渐次展开……

  沃野的故事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

  仓廪实,天下安。今年5月,小港街道稻田之上,一架大疆T70无人机正轻盈地掠过翠绿的禾苗,将雾化的化肥均匀洒向田间,仅1分钟,便高效完成了化肥喷洒。

  “现在种地越来越有科技范儿了。”宁波市农之者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安树勋笑着说,“无人机施肥、播种、撒药样样在行,政府还有购机补贴,今年我们新增了4台。”不远处,公司置办的大型旱地直播机、履带式耕地机和高速插秧机整齐排列,这些现代化农机已成为北仑农田里的常见风景。

  这一生动场景,正是北仑科技兴农的写照。近年来,北仑深入实施农业“双强”行动,建成5个省级农机服务中心、9个全程机械化应用基地和3个农机创新试验基地。从无人机巡田到智能灌溉,从数字管控到精准施肥,智慧农业正在这片土地上焕发勃勃生机。

  科技赋能让粮食安全更有保障。2024年,北仑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万亩,其中早稻面积首次突破万亩大关;生猪出栏1.68万头,重要农产品供给充足;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突破14.2亿元,创下历史新高……这些成就的背后,是精准到田的“一田一策”方案,是及时发放的1362万元粮油补贴,是8100亩高标准农田的提质改造。北仑的“米袋子”“菜篮子”“肉盘子”,被稳稳地托举在科技与政策共同织就的安全网上。

  与此同时,北仑的农业产业正在向多元化、高附加值方向转型升级。今年4月,浙江省精品盆景展览暨北仑区第二届盆景艺术交流活动上,全省300余盆精品盆景争奇斗艳,见证了北仑花木产业的精彩转型。

  如今,北仑花木产业已形成相当规模,“北仑区花木全产链”入选全省县域10亿元以上“土特产”全产业链名单,全产业链产值达18亿元。北仑花卉成功入选浙江省名优“土特产”百品榜,产业形态从“卖盆景”向“卖风景”“卖文化”升级。

  产业的提质升级,催生了品牌化发展的内在需求。北仑精心培育了“海濡农耕”“碶彩农耕”“仑农甄选”等区域公用品牌,为农产品赋能增值。其中,“仑农甄选”电商运营项目荣获全国数字化创意卓越项目奖,成为北仑农业品牌化建设的亮眼名片。该项目用数字化手段,打通从农田到餐桌的“最后一公里”,累计销售农产品超过6万斤,总销售额达70多万元,带动500余农户增收致富。

  乡村的蝶变

  从“一处美”到“全域美”

  走进柴桥街道河头村,仿佛步入一座精心打造的大花园。村民石国安家的后院里,上百盆精品杜鹃娇艳欲滴,其中不少品种每盆价值近万元。“谁能想到,十几年前,这里还是鸡窝鸭窝。”石国安笑着说。如今,他的院子布置成了一个小型花园,而像他这样的人家,全村还有不少。

  河头村的蝶变始于“千万工程”的春风。近3年来,村里投入2500万元开展“微改造、精提升”,拆除旧房、修整池塘、完善污水管网,引入智能化垃圾收运系统,实现厨余垃圾转化为花肥再利用。村民们也从“要我建”转变为“我要建”,无偿让出堆柴角落建公共花坛,主动要求改造污水管和墙面整治。

  “现在我们全村远看是花园、近看像公园、细看是我们村民生活在幸福的乐园。”河头村党支部书记石孟定自豪地说。河头村也相继获得全国文明村、省级未来乡村、省美丽庭院特色村等荣誉。

  包括河头村在内,北仑对全域乡村开展了一场“由点及面”的系统性焕新:通过环境治理、垃圾分类、田园整治等综合措施,配合未来乡村建设、民生村道改造、特色产业培育,实现了农村面貌的整体跃升。

  处处皆是景,村村各不同。白峰街道下阳村,古老的青石板路与沿海游步道串联起山海风光,成为长三角徒步爱好者心仪的打卡胜地;梅山湾畔的梅港村,千株梅花临水绽放,绘就出一幅“梅映碧海”的生态画卷;新碶街道岭南村,玉兰花大道花开如雪,成为知名的网红打卡点……近年来,北仑累计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街道6个、省级未来乡村10个、新时代美丽乡村精品村60个、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17个。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明星表示:“2025年,我们还新启动了29个乡村建设项目,计划投资5667万元,持续推进农村环境提升三年行动。”

  与此同时,“百花香百村”行动则为北仑乡村注入鲜明辨识度。城湾村的木槿、三山村的月季……11个花卉特色精品村里,一株株花卉乔木依循本土禀赋和群众意愿渐次绽放,形成“一村一花一景”的生动局面。一朵朵鲜花不仅扮靓了乡村,更催生了“花样经济”,走出了一条产村融合的致富路。

  点上出彩、线上成景、全域共美,北仑正以系统思维绘制一幅“城乡融合、景村一体、产村共生”的乡村振兴新图景。这里的乡村,不再是孤立的村落,而是串联成链的风景,是互动共赢的片区,更是承载乡愁、创造未来的美好家园。

  农民的奋斗

  从“走出去”到“雁归来”

  走进大碶街道杨岙村,白墙黛瓦与绿树繁花相映成趣,石板路蜿蜒穿过修葺一新的庭院。孩子们在改造后的文化广场上奔跑嬉戏,老人们坐在百年香樟树下闲话家常——这幅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新图景,正是北仑制度创新,激发乡村发展活力的生动写照。

  杨岙村的华丽蜕变,源于全区重点推进的“三块地”改革。村里成立强村公司,采用“租金+分成”的模式盘活闲置宅基地,吸引优质经营主体入驻,让村民同时获得租金与分红收入。值得一提的是,该村成功出让全市首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亩均价格高达70万元,为村集体开辟了可持续的增收新路径。

  杨岙村的实践是北仑系统性推进农村改革的一个缩影。全区通过深化土地制度、农业经营体系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三大改革,多渠道激发乡村发展活力。三大改革齐头并进之下,扎扎实实地缩小了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收入差距“三大差距”。全区七成以上的行政村经营性收入已达100万元以上。

  改革的春风不仅唤醒了沉睡的资源,更吸引了一批有理想、有才华的“新农人”“农创客”返乡创业。在白峰街道阳东村,“90后”新农人唐辰娅在区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创新推出“稻虾耳”轮作综合种养模式,实现“一田三收、亩产五万”的高效益。她经营的生态田园综合体还推出农文旅研学、黑木耳采摘体验等延伸活动,农旅项目月均营业额达10万余元,为当地农民创造了诸多就业岗位。

  像唐辰娅这样的“新农人”“农创客”,正在北仑乡村遍地开花。柴桥街道的沃科军大学毕业后接手杜鹃园,成功培育出27个杜鹃花新品种,其中多个已申请国家新品种权证;小港街道的戚幼囡将朱顶红种植发展成集开发、繁殖、销售为一体的产业,打破了国外种球的垄断局面。

  这些充满活力的“新农人”各展所长又相互赋能,通过片区组团模式形成发展合力。在九峰山片区,52名青创客带着33个新业态在此聚集,以片区联合党委构建的“政策扶持—资源对接—创业孵化—运营赋能”全链条服务体系为依托,盘活闲置农房62处,打造九峰乡创谷、共富工坊旗舰店等创业空间,形成了“文旅+农业”“创意+传统”“线上+线下”的多业态融合共同体,实现了从“一个人创业”到“一群人共赢”的跨越。

  “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北仑实践,正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乡村振兴的“北仑样本”。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北仑人民正以昂扬的姿态,书写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绚丽篇章,迎接一个又一个硕果累累的丰收年!(记者 周佳贝 包 晔)

来源: 编辑: bj2021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华夏法治资讯网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华夏法治资讯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 财经
  • 金融
  • 科技
  • 汽车
  • 教育
  • 旅游

济南、青岛等9个市被授予第三届山

数字赋能文化传播 天宸启桦把故宫“搬进”世博会


2018楼市再次遇冷 黄金周未增加

奉化区图书馆开展送书进军营活动


龙郓煤业事故救援距遇险矿工被困

新种子 新赛道 新生态 市新材料产业发展高端论坛举行


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暨第六届中

浙闽边界实现社会救助一体化 一地调查 跨省互认


全国优秀教育专家走进郑州11中

北仑区首个校园国防教育基地揭牌


中山公园和文化公园举行的菊展吸

“老电厂”变身文旅“新地标”——奉化城市文化中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