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主站 > 资讯

辽宁公安机关织密生态保护安全网守护绿水青山

时间:2025-08-20 11:53:18
某机动车检测机构通过利用非法软件、干扰取样、替换采样等手段,为不合格车辆出具虚假报告,使其蒙混过关上路行驶,影响大气污染防治成效。不久前,大连公安机关成功侦破这起案件,维护了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彰显出对环境污染“零容忍”的坚定态度。

保护生态环境,全省公安机关始终对生态环境违法犯罪保持高压严打态势。近期查处的多起典型案件,充分彰显了“以打开路”的坚定决心。在“打得狠”的同时,也要“防得牢”。一段时间以来,全省公安机关从线索来源、科技应用、装备保障、联动机制4个方面协同发力,织密生态保护安全网。

拓宽线索来源渠道。全省公安机关专门设立举报热线,建立重大线索奖励制度,让每一名群众都成为生态保护的“监督员”。同时,深化与生态环境等部门协作,建成“线索共享数据库”,通过数据碰撞精准锁定违法犯罪点位。今年以来开展的“千名生态警员融千所”工程,推动生态警员、社区民警、护林员、网格员等力量合力开展重点区域巡逻,取得良好效果。

在线索畅通的基础上,通过科技赋能提升精准打击能力。“鹰眼”巡航无人机实现规模化配备,对深山密林、污染企业核心区等“人员禁区”开展高频次、无死角巡查,实时回传高清影像;“破坏环境资源犯罪风险模型”助力深度挖掘案件,“生态环境风险智能预警模型”推动警力前置、防患于未然。

锻造执法“硬实力”,装备升级是坚实保障。全省公安机关为一线执法人员配发便携式水质检测仪、重金属快速检测仪、气体检测仪等设备,确保污染现场第一时间锁定证据。此外,升级后的执法记录仪,可在复杂环境下实现执法全程留痕,为规范执法提供有力保障。

凝聚保护合力也是重要一环。全省公安机关完善与检法机关、行政部门的“行刑衔接”机制,通过联席会议、联合督办等制度统一执法尺度,形成“快侦、快诉、快判”闭环;同时深化与周边省市协作,严厉打击跨区域非法转移危废、跨境野生动植物贸易等犯罪,让破坏生态的犯罪行为在区域联动中无处遁形。
来源: 编辑: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华夏法治资讯网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华夏法治资讯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 财经
  • 金融
  • 科技
  • 汽车
  • 教育
  • 旅游

济南、青岛等9个市被授予第三届山

宁波六县市区象棋高手在奉对决


2018楼市再次遇冷 黄金周未增加

奉化区图书馆开展送书进军营活动


龙郓煤业事故救援距遇险矿工被困

北仑的“快”里藏着什么“优”与“谋”


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暨第六届中

浙闽边界实现社会救助一体化 一地调查 跨省互认


全国优秀教育专家走进郑州11中

北仑“两山”回响:汇聚环保资金 创新公益模式


中山公园和文化公园举行的菊展吸

湖南景区推出系列创新举措打击倒票“黄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