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主站 > 观察

山西:传统能源大省走出低碳转型之路

时间:2023-03-21 12:43:04

  雁门塞外,一座座大型风力发电机矗立在山坡上;黄河岸边,一排排光伏板点缀屋顶荒坡……近年来,山西绿色低碳步伐不断加快,在实现“双碳”目标的道路上不断迈进。

  3月20日记者获悉,为进一步推进山西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山西省环境科学学会碳分会成立大会日前在太原召开,成立后该分会将汇聚碳达峰碳中和的智囊库、思想库、人才库和成果库,围绕如何绘就绿色图景、实现“双碳”目标,持续开展山西省碳达峰碳中和领域的战略、政策研究。

  打造“山西路径”

  如何实现“双碳”目标,为山西碳减排贡献力量?在山西省环境科学学会碳分会成立大会上,不少专家对此建言献策。

  山西省环境科学学会碳分会会长王淼表示,近年来为推动“双碳”目标实现,山西省先后出台多条相关政策,不断完善顶层设计,使践行“双碳”变得有据可依。

  今年1月,山西省相继制定印发了《山西省碳达峰实施方案》《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切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文件。其中提到,山西计划到2025年,初步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到2030年,资源型经济转型任务基本完成,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8%,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60%以上,风电、光伏发电总装机达到1.2亿千瓦左右。

  山西之重,在乎能源。要想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必须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激活产业活力。作为传统能源大省,山西省近年来不断拓展新能源产业。山西省环境科学学会碳分会专家李丽珍介绍,目前山西省很多能源企业已经开始进行氢能产业的全产业链布局。

  除此以外,李丽珍还提到山西也在尝试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2022年,山西环境能源交易中心主导的微信小程序“三晋绿色生活”上线。日常生活中乘坐地铁公交出行或骑行共享单车、驾驶新能源汽车、不用一次性餐具等“绿色”行为,都可以被量化记录到个人碳账本中,并获得相应的绿色积分,绿色积分则可兑换绿色消费券、优惠券等多种奖励。

  山西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三晋绿色生活”碳普惠机制纳入了衣、食、住、行、游、用六大板块,以“绿普惠云—碳减排数字账本”作为第三方绿色生活减碳计量底层平台,由多家“碳普惠合作网络”单位参与建设,提供了多种减排场景和激励机制。

  “这种方式打通了企业之间的合作壁垒,实现了减排数据滤重汇总,是山西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创新举措。”山西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说。

  激荡创新动力

  尽管目前“双碳”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李丽珍也提到进一步推进“双碳”目标,山西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要继续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李丽珍认为山西的电力和热力供应主要来源于煤,能源结构调整意味着要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降低对煤的依赖。

  二是要推进传统行业低碳转型发展。“对山西而言,‘双碳’目标的实现绝对不是完全的去煤化,而是寻求传统行业的降碳转型。”例如大力开发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燃煤电厂的碳捕集、焦化厂焦炉煤气制氢等减碳技术,并进行推广和应用。

  科技创新对“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李丽珍认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必须加大科技投入。一方面可以在一些传统行业进行二氧化碳捕集,捕集后进一步提纯作为工业原料或者食品级原料。“目前山西省内已经有一些这样的案例在运行。”李丽珍说,另一方面可以开展数字化管理,进一步降低电力和热力的消耗。

  “科技将助推‘双碳’目标实现。未来,我们将凝聚各方力量,创新合作模式,为国家和地区‘双碳’目标的实现献智献策。”李丽珍说。

来源: 网络 编辑: bj2021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华夏法治资讯网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华夏法治资讯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 财经
  • 金融
  • 科技
  • 汽车
  • 教育
  • 旅游

济南、青岛等9个市被授予第三届山

《中国廉政教育内参》全员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2018楼市再次遇冷 黄金周未增加

首份A股上市险企半年报出炉 有哪些看点?


龙郓煤业事故救援距遇险矿工被困

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取得重大科研进展


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暨第六届中

提速全面电动战略,奔驰携27款车型亮相成都车展


全国优秀教育专家走进郑州11中

培养科技创新“预备队” 我们还需做点儿啥


中山公园和文化公园举行的菊展吸

湖南景区推出系列创新举措打击倒票“黄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