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主站 > 法治

行政检察“亮剑”市场主体冒名虚假登记

时间:2022-11-16 09:06:07

  今天上午,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市场主体冒名虚假登记行政检察类案监督情况,并对履职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加大惩治力度、凝聚合力等针对性举措,推动源头治理,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记者采访了解到,检察机关在办案中发现,一些不法分子通过冒用他人身份信息、虚构注册地址、伪造租赁合同等进行虚假登记,干扰正常的公司登记注册秩序,损害法律权威,侵害权利人合法权益,亟待共管共治。

  从办案情况看,当前市场主体冒名虚假登记问题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不法分子利用登记手续简化的便利冒用他人身份虚假登记。虽然行政登记部门已通过人脸识别、实名核验等方式,加强对基本信息的查验,但不法分子仍通过AI等技术手段突破核验,达到虚假登记目的。浙江检察机关充分运用大数据能动履职,开展虚假注册公司治理专项监督,摸排案件线索8172条,制发类案检察建议24件,督促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893家公司作出变更或撤销登记。二是有关行政监管部门之间存在信息壁垒,尚未建立线索移送、数据共享等机制,案件发现难,行政监管合力有待提高。如某市检察院将检察办案数据与从市场监督管理局、税务局、电力公司等调取的数据进行碰撞、分析,发现本地37家企业涉嫌冒名登记、虚假注册等问题。三是市场监管部门查处时调查取证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登记机关可以对虚假市场主体登记案件进行调查核实,但调查取证手段有限,以及冒名登记、经营地址不明或不实等原因,导致难以收集足够证据,无法进行吊销、撤销处理。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检察机关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强行刑衔接,依法办理虚假注册公司类行政诉讼监督案件,促进诉源治理。”最高检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检察机关将加大惩治力度,在办理电信网络诈骗、虚开发票、洗钱和非法集资等犯罪案件过程中,注重发现和惩治利用虚假登记实施相关违法犯罪的行为,推进对市场主体违规登记的全链条、全方位惩治;加强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之间的协作配合,推动行政监管部门之间,特别是市场监管部门与税务部门、人民银行之间建立数据信息共享机制,统一执法司法标准,形成惩防合力;充分发挥大数据在监督线索挖掘、筛查和深化类案监督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梳理共性问题,依法制发类案监督检察建议,不断提升监督工作质效;加强法治宣传,发布涉虚假登记治理典型案例,聚焦重点领域、重点群体以案释法,促进其增强法治意识,共同助力建设高标准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来源: 检察日报 编辑: bj2021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华夏法治资讯网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华夏法治资讯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 财经
  • 金融
  • 科技
  • 汽车
  • 教育
  • 旅游

济南、青岛等9个市被授予第三届山

《中国廉政教育内参》全员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2018楼市再次遇冷 黄金周未增加

首份A股上市险企半年报出炉 有哪些看点?


龙郓煤业事故救援距遇险矿工被困

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取得重大科研进展


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暨第六届中

提速全面电动战略,奔驰携27款车型亮相成都车展


全国优秀教育专家走进郑州11中

培养科技创新“预备队” 我们还需做点儿啥


中山公园和文化公园举行的菊展吸

湖南景区推出系列创新举措打击倒票“黄牛”